INTRODUCTION
你可以在这里发起项目,向公众推广,并获得资金和支持,去完成你的梦想
你也可以浏览各种有趣的项目,支持创意,预购大家的梦想!
资助金额: 20000 RMB
所在城市:广州
我们是谁:
“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组织”简称“蓝信封”,系由“百公里精神团队”组建。组织的正式成立,始于2008年3月的“益暖中华”谷歌杯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,“蓝信封”项目作为全国获奖项目之一获得启动资金的支持。
“蓝信封”致力于提供一个平台,让大学生和留守儿童一对一进行书信往来,这个过程注重对留守儿童给予心灵层面的关注和精神的陪伴。“蓝信封”之所以采用“书信往来”这种简单原始的方式,是因为这能让孩子及时述说成长过程困惑和迷茫,找到一位人生道路上倾听者和朋友,在大学生的引导下积极面对生活,帮助建立与家长、老师和朋友的信任关系,从而实现自我成长。一个月,一封信,两颗越来越贴近的心,蓝信封搭建起一座座“心灵之桥”,让大小朋友在“同一片蓝天下,共同成长”,“蓝信封”由此得名。
我们关注的问题:
1)背景:社会对留守儿童身心状况认识的片面性
由于目前缺乏对留守儿童身心状况的全面调研,人们往往给他们加上“孤僻”、“孤独”、“脆弱”、“迷茫”、“无助”等标签。
2)国内相关组织的工作开展情况
“美新路”、“灯塔”等知名度较高的公益组织有相关活动涉及留守儿童问题,但前者侧重社会人士和留守儿童建立通信关系,后者专项于大学生支教。其他方面,国内的政府多侧重于物质扶助为主,最近几年逐渐涉及留守儿童心理关怀的项目,如留守儿童之家,候鸟到城市团聚等各类活动。
3)项目开展迫切性和创新性
在长期性、点对点和效果评估等方面,蓝信封其独特的开展优势,使得在国内留守儿童心灵关怀领域开展此项目显得非常必要。
我们的目标:
【总体目标】
1)孩子:能够找到一位倾诉和信任的好朋友,分享喜怒哀乐;在信件的交流中了解世界,积极向上;在大使的鼓励下,建立和家长、老师和朋友的信任关系;最终实现自我成长;
2)大使:了解真实的留守儿童现状,建立同理心,并愿意对对方交换生活经历,分享喜怒哀乐,共同成长;聆听泥土的声音,热爱公益,更有爱心地呵护孩子;
3)项目组成员:了解世界,关注留守儿童现状,且愿意把公益付诸行动,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事业铺桥搭路。
【可量化目标】
1)实施学校为10所,分寒假暑假两期开展活动,共400名孩子参与项目地活动;
2)200名留守儿童和志愿者分别参与通信,通信有效率为70%(通信时间超过1年);
3)回访100个曾参与项目的孩子,跟踪逐年心理变化,以《书信集》展现的形式作为评估报告。
我们的核心工作:
“蓝信封”项目致力于提供一个平台,让大使(大学生志愿者)和留守儿童进行“一对一”书信往来,彼此建立平等、持久的朋友关系。项目按周期实施,流程如下:
【项目地活动】
寒假选择留守儿童比例高的农村学校(跨粤湘两省,实施学校达14所),针对初一留守儿童这个最需要聆听的群体,进行活动宣传、调研;与当地政府、学校老师沟通和联系,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;
【高校大使招募】
确定孩子报名人数后,面向在校大学生进行通信大使招募的宣传、面试和结对。
1)大使培训
在结对后邀请青少年心理专家为大使讲解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,以及与他们沟通的技巧,让大使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需求。蓝信封队员讲解通信技巧及大使的角色定位,推广蓝信封“真诚、平等、分享“的理念;
2)通信管理与监督(1年)
队员轮班对大使的收发信情况作登记;
3)项目地回访评估(夏令营)
暑假在项目地开展丰富多彩、形式多样的活动,如义教、团培游戏、团体心理辅导、通信回访(项目评估)等。
我们的成果:
1)200名孩子与志愿者参与通信;
2)1份蓝信封通信项目执行手册;
3)1个项目宣传视频。
我们的联系方式:
官方网站:http://blueletter-sysu.5d6d.net/
新浪微博:@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(http://weibo.com/blueletter)
官方博客:http://blueletter.blog.163.com/
E-mail:blueletter@163.com
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 (Cpyright 2011-2012) 京ICP备11007062号-1